行长挪用储户巨款银行拒赔,失去诚信的银行谁敢去存钱?
“行长挪用243万存款”的事儿,这得从2008年说起。
当时,为了帮助时任江宁邮政局岔路口支局(后改为邮储江宁支行)局长时某宁完成储蓄任务,李先生一家分别使用3个身份证,往该行存入了135万元。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为了帮时某宁完成储蓄任务,他们每年又将135万元存款连同当年的利息一起存入邮储江宁支行。
按照李先生的存折信息显示,2008年1月6日开户后,3本存折共计存入135万元,之后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间,都有本金及利息的支取再存入信息。到2018年12月,3本存折余额共计243万多元。然而,当家里要用钱时,他们才发现钱取不出来了。李先生报警后发现,除第一笔存款信息是真实的,存折上其他存取记录都是假的。
真金白银存进银行,却发现存折上的存取记录是假的,这事儿已经属于刑事犯罪,自然不能轻拿轻放。次年4月,时任邮储江宁支行的行长时某宁被抓获。2020年9月,一审刑事判决书显示:经审理查明,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间,被告人时某宁在银行工作期间,制作假的存折交易流水,先后多次挪用客户李某等人的存款,共计人民币2430109元。最终,被告人时某宁因犯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退赔被害单位银行人民币2430109元。
银行行长挪用储户的钱已经是大错,错误发生后银行拒不赔偿更是错上加错,之后以扯淡理由拖延赔偿时间,更是将这家银行不讲诚信的嘴脸暴露无遗,自然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和群嘲。事实上,这种舆情给邮储江宁支行带来的损失远比243万要大的多。毕竟,当最需要诚信的银行都失去了信用,谁还敢把自己的血汗钱存进银行?或者说,当银行失去了诚信这个立身之本,又能支撑多长时间而不倒?
一个企业的诚信建立需要经年累月,但想要毁掉却只需要一件小事儿。舆情汹涌之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3月21日晚间发布声明回应称,待案件终审判决后,我们将严格执行法院判决。请注意,这个回应是南京分公司越过邮储江宁支行直接发的,这说明舆情的冲击已经伤及邮政银行的根本,他们这次真的急了。但着急也没用,只要法院一日不宣判,银行一日不赔钱,这种损失还将一直持续下去。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希望银行业能够以此为戒,别再干伤害储户和挖自家墙根的蠢事了。说的难听点儿,如果没有储户存钱,银行还能叫银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