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为什么还没有加入“一带一路”?


巴西新任总统卢拉于4月13日-15日访问中国,从出席金砖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夫的就职仪式,到参观访问上海华为研究所,再返回北京与习近平主席会晤。行程短暂,但饱含象征意义。

在领导人会晤期间,两国发布了包含49项议题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及14项议题的《中国-巴西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声明》,以此开启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空间。

卢拉在返回巴西时更是兴奋地发布推文称,“我们在中国完成了500亿雷亚尔(订单),更重要的是我们重新开启了世界的大门”。如何看待此次访华成果,观察者网访问了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教授、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

2月14日,在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若昂卡马拉市,当地居民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巴西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社区取水点外取水。图自新华社

2月14日,在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若昂卡马拉市,当地居民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巴西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社区取水点外取水。图自新华社

中巴全面战略合作,一切刚刚开始

观察者网:卢拉此次访华,双方签订了很多协议。您认为,卢拉如何协调各方面利益,确保这些合作能够有效执行呢?

高文勇:卢拉此次访华成果很多。但是,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是现实主义者。我认为巴西还可以更进一步。问题是巴西对发展的优先事项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图景。

巴西的农业特别发达,农业部门很有钱,很强势,无论外交政策如何,他们有能力与他们的伙伴国做生意。所以我曾经说过,他们有自己的“外交部门”。就拿博索纳罗政府来说,他对中国政府很不友好,但尽管如此,巴西农业对中国的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

所以卢拉政府在试图通过双边关系,开启更多大门,不仅是给农业部门和农业相关领域行业开启大门,他们有订单,有外交政策支持,有研究部门,他们什么都有。巴西要开启健康、扶贫、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农业部门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有利润,没有动力开启新的合作。所以卢拉很智慧很聪明,他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要鼓励更多的领域合作,使巴西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当然,我们得考虑到,巴西各界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因为在巴西,不是所有事情都依赖政府的, 有时候政府朝东,但企业家朝西,协调不同集团的利益是卢拉政府一项重大的挑战。

巴西政府是来自左派政党和右派政党不同阵营组成的联盟政府,不同阵营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国会变得越来越保守,卢拉要推行自己的政策,平衡各方利益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巴西社会正在变得更加保守,20%的投票人是极右翼议题的追随者,卢拉前两个任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巴西的经济形势也比以往更加严峻。因此卢拉面临的比前两届更多的挑战。

总的来说,此次会谈我们已经签订了15项合作协议,这代表了双边关系发展向好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但是我不能过分乐观地说一切将从此改变。不,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