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现象最大启示:善良是最佳竞争力,人民渴望爱的抚慰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山东淄博这个之前名声不显的三线城市,因为烧烤而获得了近乎国民级的关注。
烧烤哪里都有,淄博烧烤不见得比其他城市更胜一筹,为何流量独独会涌向淄博?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淄博烧烤的火热,是一个善有善报、顺势而为、良性循环的故事,被折磨了三年的国民非常需要这种慰藉。淄博烧烤火爆了一个多月还未见终点,这是其最重要的底层逻辑。
淄博烧烤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实乃当初种下了一个善因。
去年5月初,山东大学上万多名学生被送到淄博隔离。其中大约7000人,被送到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区政府非常暖心地对待这些学生,天天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一位女生在隔离日记中,每天炫耀自己的隔离美食:“隔离了七天,每天饭菜不重样,有同学胖了六斤肉肉,自己也胖了好几斤。”
隔离的最后一餐,让他们最难忘。“我们当时最后一天最后一顿晚餐,就吃到小烤串了。”
他们返回济南时,淄博市政府在写给学生们的信中约定:
来年春暖花开,欢迎大家带上朋友再来做客。
几个月过后,今年3月8日,几千名大学生履行约定,要前来报恩。怎么报恩呢?方式是到淄博吃烧烤。在很会玩社交媒体的大学生加持下,“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也登上了热搜,搜索量高达五百多万次,引爆了第一波淄博烧烤热潮。
无论在哪个时代,有知识的年轻人群体,都是引领潮流的力量。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400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更是左右了几乎所有网络热点。得大学生者得天下,这是屡试不爽的真理。
这些年轻大学生知恩图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感激,形成了流量巨潮,一下子触发了很多人心底对被善待的渴望,对淄博的好奇心大大增加。
各路社交媒体和意见领袖,纷纷加入这个舆论场,进一步引发雪球效应。这些以民间视角、民间话语的传播,更增添了淄博的真实魅力。在当前语境中,吃喝玩乐是相对安全的话题领域,禁忌较少,这也是引发巨量积极舆情的必要条件。
这场浪漫的“双向奔赴”,让淄博市政府敏锐地发现了机遇,于是顺势而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烧烤运动”。
为了方便旅客们下了高铁后能够直达夜市烧烤店,淄博市长亲自跑到交通运输部,特地争取开通了济南往返淄博的高铁专线。淄博组织市内城区的文旅局长担任夜市烧烤的代言人,还特地新增了21条通往各大夜市烧烤店的公交路线,文旅局长上车解说导游。
振聋发聩,让人刮目相看。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绝不止这个绵阳女生一个。当这些年轻人逐渐掌握话语权之后,中国没有理由不会更好。而年轻人接棒上一代,又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这才是中国浩浩荡荡的潮流。谁理解了抓住了年轻人,谁看清了潮水的走向,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就拥有未来。
和淄博非常相似的剧本,去年也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时,当地推出了一个叫“鄂尔多斯宝宝回家计划”的方案,无微不至地照顾隔离的返乡大学生。去年,鄂尔多斯政法委还因为发布了人性化法治化的通告,而被舆论盛赞。
关键词,“年轻人”、“人性化”、“法治化”,这才是也应该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不少人担心淄博烧烤热度维持不了太久,流量难以转化为留量,因为经验表明,靠行政力量强推的事情往往会人亡政息。但是只要跟着年轻人走,朝着建设一个宽容、友爱、自由、善良并且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的方向努力,任何一个城市都不用担心会被时代抛下。
前段时间,马云说,我们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国家。
在个体也可以称王的数据时代,善良美好才是最核心竞争力,这应该是淄博烧烤现象带给国人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