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周轶君:女性是一种处境
“理想国读者日”中,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与写作者、纪录片导演周轶君,就“女性是一种处境”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两位嘉宾从性别身份、母女关系、女性主义内部的分化、亲密关系等维度进行了讨论。
在这个不断变动的时代,女性主义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阶层固化,贫富分化;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经历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自动化进程。在这个不断下放与重组的过程中,所有的结构性的歧视和偏见,都将发挥作用。女性主义也势必会与阶级、种族等问题更紧密地关联。
当女性是人类的一半的时候,所有跟性别相关的问题一定同时是人类社会的问题,女性主义也同时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
最近我在重读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总体与无限》。列维纳斯作为一个刚刚经历大屠杀的犹太哲学家,他在讲一个和拉康完全不同的理论:我们望出去不是要望见自己,望出去的时候我们看见一张不同的脸,他跟你的不同是不可跨越的,是不可抹除的,是不可能用我的“我”吞噬你的这张脸所言说的“他”。而当我们看见这张脸的时候,我们看见他的凝视,然后我们知道他,我们接受他,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由无数多的差异的“他”——我也是一个“他”——组成的时候,一种社会性的丰富和丰盈,可以战胜我们个体的孤独和弱小。
所以对我来说,亲密关系既是当下文化的和社会的具体的表象,也是我们如何回应现代文明和世界性危机的问题,这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而且也只有我们每个人去做的时候,这个问题也许才能够有一点点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