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亲历苏丹撤侨的成都人:感谢护送我回家的每一个人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4月30日下午,经过12小时的睡眠休整,办好了各种证件,成都的段晋终于有时间回想过去半个月经历的一切——从当地时间4月15日(以下无特别说明均为当地时间)听到第一声枪响,到次日凌晨头顶响起轰炸声;从24日接到大使馆工作人员电话,到28日登上沙特吉达飞往北京的班机……在战火中自救,在周全护送下撤离。作为苏丹撤侨亲历者,当段晋安全到家后,他想对归途上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说一句:“谢谢!”
头顶响起轰炸声
4月14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市中心,一辆辆运兵车从段晋的汽配店门口经过。“要打起来了。”在苏丹10年,他第一次感觉离战争这么近。
15日,段晋拉下卷帘门,暂停营业。上午10点,第一枪响起,位置就在约百米外的体育馆,他听得真真切切。
段晋带着员工躲在二楼,不断提醒大家不要去楼顶、不要靠近窗户,小心被流弹打到。当时的他还不知道,真正的威胁出现在午夜。
段晋的朋友圈截图
中国驻苏丹使馆工作人员、中国港湾公司工作人员、南宁号上的中国官兵……段晋感恩一路上护送他们回家的每一个人。“我必须感谢一下他们,是他们救了我的命啊!”段晋说,“一路上我也听到许多质疑的声音,我必须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中国大使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周全。”
作为苏丹撤侨的亲历者,他终于知道现实中要做到“不落下一个人,不让一个人受伤”,远比电影拍的还要难。他说:
“当子弹在我头上飞过,当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给我递过来一瓶水,我知道自己经历的都是真实的。为了护送我们安全回国,大使馆和中国海军做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我是一个人,我想吃饭、想活下来;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子弹打在他们身上也会疼,他们也想活下来。但是他们有使命在身,所以才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我们。”
“此生无悔入华夏。”登上南宁号时,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