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正在重新平衡与中美两国的关系
中东国家正在重新平衡与中美两国的关系
中国最近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外交举措似乎使各国更靠近北京,同时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中东国家并不一定会以这种二元化的方式来看待事态发展。
2023年3月,利雅得批准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CO)的决定。这是一个由中国领导的多边安全组织,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其他对话伙伴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柬埔寨、埃及、尼泊尔、卡塔尔、斯里兰卡和土耳其;阿富汗、白俄罗斯和蒙古享有观察员地位。
伊朗将会是最新一个将其地位从观察员升级为正式成员的国家,这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正式通过。沙特阿拉伯的中期目标是效仿。在沙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之前,沙特和伊朗与中国进行了的斡旋。许多专家认为,这表明全球秩序的多极化正在顺利进行。
沙特阿拉伯的领导层似乎同意这一假设,并一直在据此准备应对这一新现实。自2017年成为王储以来,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从根本上重新调整了利雅得几十年来一直由与美国的关系所主导的外交政策,采取了一种更自信、优先考虑国家主权的多边方式。
沙特阿拉伯一是欢迎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以推进其“2030愿景”;二是寻求美国的武器和军事支持,以抵御伊朗在中东的代理人;三是面对西方制裁,扩大与莫斯科的能源合作;四是印度建立了牢固的经济和安全联系。沙特政府与莫斯科、基辅都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并与伊朗达成了某种和解,同时公开娱乐与以色列正常化的想法。
《华尔街日报》报道,王储“希望,通过与大国相互对抗,沙特阿拉伯最终可以向华盛顿施压,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获得美国武器和核技术。”
利雅得的这一行为可能反映了全球秩序性质更广泛的变化。
毕竟,不仅仅是沙特阿拉伯重新平衡与大国的关系。其他海湾国家也对这种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做出了同样的反应:一方面他们与欧亚大陆大国的经济和能源联系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他们与西方国家建立长期的战略关系。
对美国优先事项的变化越来越失望,导致许多阿拉伯国家采取了更加务实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做法。他们不希望与一个单一的大国结盟,而是希望同时参与由华盛顿和北京领导的多边合作。
阿拉伯国家在2022年12月的中阿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峰会等活动上签署了联合声明,表示了对中国推动多极世界的倡议的支持。其中包括已经完善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更新兴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
然而,尽管一些国家接受了北京呼吁创建“中东地区安全架构”,但没有国家希望用中国的安全保护伞取代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中国也不一定希望承担这一角色。
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基础设施、技术和由北京创建的多边组织已成为许多阿拉伯国家经济和政治多元化战略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科威特都申请作为对话伙伴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金砖国家也激起了许多中东国家的兴趣。自中国于2021年9月提出“金砖国家+”倡议以来,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埃及、土耳其和巴林都表现出过加入意愿。
金砖国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自由贸易集团。然而,成员间经常协调贸易事务,甚至在2014年建立了一个政策性银行——新开发银行,以协调基础设施贷款。此外,金砖国家最近宣布,他们打算创建一种新货币,以降低美元的全球储备地位。
一些专家已经敲响警报,警示这些举措威胁到美元的地位。但这样的预测可能是被过度夸大的。这很可能开创一个更多极的货币体系。即便如此,这样的系统可能会继续以美元为中心,为了交易目的,部分货币围绕美元运行。
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它们反映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即一个国家发号施令,并对那些不符合它意愿的国家实施制裁。这在许多中东国家中已经成为共识,并正在寻求加强其战略自主权。
如果美国未能找到在其地区伙伴之间重建信任和信誉的方法,它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将逐渐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