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房地产,让人操碎了心


于是乎股市跌完地价跌,跌跌不休。日本经济管理部门发现问题不对,掉头救市,1992年后大幅降低土地交易税,地价税大幅豁免,基准利率一路跌到0。但是,“三斤砒霜包治百病”的日本经济部门,这才发现自己拿不出不出九转金丹、还魂草,自己给市场挖的坑,自己无力填平。一通操作猛如虎,还是挡不住日本经济掉坑。

中日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不要对号入座。详细分析可以参看本号旧文的《对标日本“失落三十年”,有点好笑!》。这里拿日本作为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房地产税这类资产保有税对资产估值的杀伤力是直接的,大到无法估量。卖地和收地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或许将来我们迈入发达国家水平,达到人均GDP三万美元的富裕水平时,可以尝试开征房地产税作为地方公共事业的资金来源,比如美国房地产税80%用于本社区的公立基础教育机构专款专用。

在此以前,不管是5年、10年,没有达到这样高度富裕水平之前,靠六个钱包、节衣缩食撑起来的房市,都经不起薅两回的折腾。

何时开征房地产税,除了很多法理问题尤其是产权逻辑有待厘清,主要应该考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富裕程度的长期经济指标,而不是“目前经济形势”的短期判断,更不应该是财政需求的短期需求。

道理归道理,现实归现实。如前所述,中国经济政策逻辑的中心是“财政刚需”,这就不能以经济逻辑的常理度之。今天“暂缓房地产税”是为了“救房市”,更直白地说,是为了救土地财政及其衍生的土地金融。

如果救不过来,土地财政不能支持“财政刚需”,财政压力持续增加。那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节流,要么开源。显然,节流的难度远远大于开源,届时房地产税还会“暂缓”吗?能“暂缓”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