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点工作,引领2024年楼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其中对于房地产的表述,业内分析认为,在强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基础上,对于加强“三大工程”建设以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均有着墨,尤其有三点值得关注。

这三点分别对应着哪些方面?会对明年楼市产生哪些影响?

资料图:一棚户区住房改造项目。高峰峰 摄

资料图:一棚户区住房改造项目。高峰峰 摄

02

二是“三大工程”建设

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三大工程’既是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产稳中求进的着力点。这着眼于房地产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结构性问题、供需错配、需求断层等长期问题。”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本质上,新时期住建系统“的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给侧改革做文章,以匹配需求并与扩大房地产内需结合。

——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解决的是户籍无房户、人才群体、工薪阶层的配售型保障需求,解决商品房需求断层的问题。”李宇嘉说。

陈文静认为,保障房“保基本需求”,市场化的商品房则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高质量、好地段、好服务的新房项目依然具备市场潜力,这也给开发企业提供了新的经营思路。

张波指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新模式将是下一轮房地产周期的重要举措。明年更多城市将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推进节奏,通过多渠道共建的方式,让多样化、高品质保租房不断面市,以更好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李宇嘉介绍,“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解决的是新时期对于居住生活安全的配套设施诉求。

在陈文静看来,“平急两用”或与低效、闲置基础设施结合,因地制宜实现资源再利用,也将对房地产投资产生积极带动作用。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解决的是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主要是低成本的、职住平衡的配租型住房需求。”李宇嘉介绍。

“2024年城中村改造将进入新的阶段,其对房地产销售、投资的实际拉动或有限,但对预期影响至关重要。”陈文静提到,城中村改造“因城施策”的实施细则预计将陆续出台,一批项目有望进入实施阶段,在供需两端支持房地产企稳。

张波指出,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大中城市居住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住房改善的重要举措,通过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03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会议指出,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严跃进看来,这一表述与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本次会议均提到的“先立后破”相吻合。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要建立,就必须“先立”而非“先破”。此次提及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也说明在“先立后破”方面,逐渐探索一些基础性的制度。

严跃进认为,相关制度或体现在“人房地钱”四个字上,预计2024年一些新的改革工作会启动,尤其是围绕“人房地钱”会有系列的工作开展。

以上三项工作,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看来,也是相互联系的:“三大工程建设和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都有利于提升市场长期信心,从而也有利于化解房地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