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后被拒绝录用,慢性病人如何“上岸”?


营造更有温度的就业环境

让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慢病从现行国有企事业单位体检标准中剔除,是保障该群体平等就业权和就业公平的重要前提。

部分省市已结合地方实际更改适用标准。以“地中海贫血症”为例,广东、广西两地此类患者占比较高,调整了事业单位人员录用体检标准。广西今年印发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广东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中明确,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轻型)且血红蛋白高于90g/L或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可给予合格。

梳理不影响正常履职的慢病清单,从现有体检标准的负面清单中移除。长期关注慢性病患者就业的张宝艳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临床医学和人力资源专家对现有体检标准进行评审,删除不影响正常履职的慢病,营造更有温度的就业环境。

鼓励省一级主管部门先行先试,率先优化相关体检标准。多数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广东、广西两地依据实际对体检标准做出优化,获得舆论好评,为各省级主管部门做出表率。建议省一级主管部门牵头研究,依据本省实际对患者占比较高的慢病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并指导地市一级用人单位使用地区性体检标准。

此外,有关部门应关注社交平台上的“过关攻略”,保护慢病考生合法权益。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建议,加强对相关社交平台的巡查力度,甄别推广营销行为,打击不法商家诱导性宣传和不法分子网络诈骗行为。(文中林佳、陈静为化名)

半月谈记者:颜之宏

原标题《慢性病人如何“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