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闹剧堪称“国耻”,尹锡悦为何走到这一步?


◆11月15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进行一审宣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11月15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进行一审宣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批评称,在野党以预算案为工具进行政治斗争。共同民主党则反驳称,民生不会因为没有钱给检察官而陷入瘫痪。

仁川大学政治学教授李俊翰(音)认为,共同民主党如此处理预算案,带有“救援李在明”的意图。“自文在寅政府执政以来,共同民主党与检察机关的对立已将韩国政治推向了极端。”

但也有分析指出,尹锡悦对预算案的判断过于偏激。“禹元植虽然决定不在12月2日提交预算案,但要求朝野在12月10日前达成协议。即使预算案获得通过,之后也能通过追加预算等方式将必要的财政投入补回来。”

不难看出,尹锡悦之所以采用戒严这一极端手段,是想“一石多鸟”,既想提高支持率,又想转移外界对夫人的“追杀”,更想以此为借口对在野党进行打压。只不过,他的手段最终唤起国民对于威权主义的痛苦记忆。

尹锡悦屡次提到“反国家势力”和“来自北方的威胁”,但事实上,他的政治危机感才是造成这一场闹剧的根本原因。

《纽约时报》将此次事件视为“韩国政治严重两极化和社会不满情绪最大化的结果”。“韩国政治中总统与执政党、在野党之间的冲突以及国民的不满持续累积,最终通过此次事件爆发出来。”该报评论说,“在此过程中,戒严令的宣布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冲突,由此引发的舆论和政界的不满,直至导致戒严令被撤回。从这一点来看,此次事件并非简单的失误或误判,而是韩国政治分裂的例证。”

(实习生夏霈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