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二等座的省委书记
作 者:星辰
各地文旅局长有多拼?
烤炉、小饼,再来点蘸料,淄博张店的文旅局长石璐在线直播烧烤“灵魂三件套吃法,馋哭了屏幕前的网友。
图源:视觉中国
政府的宽容和默许,一下子激活了城乡市场,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也为浙江日后发展奠定了原始积累的基础。
现如今,浙江省省委书记易炼红组团赴苏沪考察,就是浙江由来已久的大搞调研的传统。
从最初的“无为而治”到如今的“小政府 大市场”,浙江把发展权让给民间力量。
2.放下身段,当好店小二
在“小政府 大市场”模式下,政府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店小二在古装剧里“打酱油”的角色,是淘宝员工的统称,同时这也是浙江政府发乎于心的服务姿态。
只有当好店小二,才能成就大掌柜。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把企业比喻成“客人”,称政府是服务企业的“店小二”。2016年,义乌专门成立了“店小二办”,主要是帮企业解决问题,为政企搭建桥梁。
在浙江,不只是义乌有店小二,而是有群“店小二”。在一次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因堵车而迟到道歉,出乎意料的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却说“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他还立下军令状:五年内治理浙江全省交通拥堵。
居高临下的“俯视”,还是放下身段的“仰视”,姿态不同,境界两重天。后来,这股带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店小二”风还刮向了全国。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曾说:“全人类共同的爱好,便是对权力永恒的和无止境的追求,这种追求至死方休。”而浙江政府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的浙江“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
从“店小二”精神、“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其本质是浙江为民办实事。
3.地瓜经济,让浙商走出去
浙江从不会将目光只局限于本地,而是放眼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经济。
上世纪90年代,部分浙江人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出走外地发展;各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始选择向外扩张,到全国各地投资。“地瓜”开始伸出藤蔓,向外试探随着国门开放,大量浙江人在海外落地生根,建立浙江商会。
2023年1月,浙江将“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上海是浙江“地瓜经济”中最重要的支点之一,为浙江经济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如今,在沪浙商人数已达60万,上海市百强民企中浙商企业占近四成。
浙江人以上海为支点走向大市场,实现多元发展迈向高质量,及至今日,更不断将自身力量辐射开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之中。
放眼全球,浙江20个经贸团组出国,达成出口订单超180亿元人民币。官方数据显示,政府为企业搭好台,组织出国谈生意的商贸团组就超1000个、联动企业超过1.08万家。
如今,“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已经成了一句商谚。
04 结语:拼经济拼的是合力
2013年,各地都在拼经济。
为了刺激消费,北京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山东推出“放心消费在山东”深化提升十大行动;广东要求“打到外线抢订单”,办好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和广交会线下展……
费正清曾告诫他的学生:“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而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民营经济就是拉动经济船只的纤夫,他们容易被忽略、被误解。
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曾说,国运兴衰看民企,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依赖草根的力量,越要释放民间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5年,“资源小省”浙江,因放手让民间去试、去闯,让企业遍地开花,才成就了如今的民富。
拼经济到底在拼什么?
拼的是民营经济的活力,拼的是政府的服务姿态,拼的是民企同心的聚合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想要做好这些,归根结底不过是:
为了人民、依赖人民。